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成果博览
成果详细内容

ASCII-8BIT
项目类型: TG
成果名称: 含油污泥高新生物处理技术
成果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检索用关键词: 含油污泥 生物处理 技术
专利状况: 1
专利申请号:
应用行业: E
技术领域: 8
技术产品用途介绍: 该技术具有工艺成熟、处理成本低、处理后污泥能达标排放等优点。在大庆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南阳油田、天津石化、洛阳石化、渤西油田、渤海油田、南充炼油厂等近50多个采油、炼油及石化行业含油污泥进行了小试,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大庆、胜利、辽河、河南、四川油田原油含油污泥进行了中试和部分生产性示范工程研究,回收石油可达到98%以上,结合生物降解、污泥含油可达到3000mg/kg(干重)以下达标排放的标准,工程运行稳定可靠。据资料统计,采用常规物化处理工艺,处理1 m3含水99%的含油污泥,成本费约50元;而本技术每处理1m3含油污泥(含水98%),约需投资2000-3000元,运行成本6元左右。
产品性能: 本技术是对我国大中型油田、炼油厂、石化企业等行业中含油污泥、炼油浮渣等进行生物治理,通过生物处理达到回收石油资源和污泥达标排放的新技术。
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分析: 该技术回收效益显著。以胜利油田示范工程为例,每吨污泥(干重)回收约250kg石油(1500元/吨),回收石油资源约375元,处理成本约300元,净收益约75元。胜利油田各原油集输站、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含油污泥约25万吨(干重)/年,按照含油污泥含油10-30%计算(一般含油污泥干重含油10-50%),含油污泥中蕴藏约5万吨原油,价值约7500万元,还可节省上千万元的排污费。同时,由于含油污泥的及时处理,使得工艺系统能够发挥满负荷处理能力,节约了原油生产成本。&ltbr>我国石油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全国现有450多个油田,石油资源940亿吨,现探明181亿吨,目前各油田含油污泥,落地原油,炼油厂含油污泥,浮渣主要采用露天堆放,填埋等方法处理,直接污染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目前全球能源紧张,原油油价上涨,含油污泥中一般含有10-50%干重的石油污染物,这些石油资源随油泥等流失环境,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据估计,我国年产含油污泥近300万吨,年浪费石油资源约60万吨。我国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三高”阶段,要保持原油产量就要加大注水量,含油污泥生成量随之增加。到目前为止,还缺乏经济、成熟的含油污泥治理技术,严重制约了我国石油、炼油、石化行业的生产能力。露天堆放、填埋对当地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急需能够有效治理含油污泥等高浓度石油污染物的实用技术。该项含油污泥高新生物处理技术,既能回收石油资源,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达标排放。在我国石油生产、炼油、石化行业有着广阔市场前景。

成果权属: 1
项目来源: 1
转化方式: 3, 8
成果状态: 5,
成果单位详细信息: 查看成果单位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