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生物能源:看上去很美
来源:深圳晚报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3-09  
能治霾的新能源却往往生不逢时 在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上,节能减排成为一个重要目标。事实上,调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涉及到能源结构调整。 最近中国雾霾问题与中国能源使用问题被广泛联系起来,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过度依赖煤炭被认为与越演越烈的雾霾空气污染有关。 能源结构多元化,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成为中国调结构,节能减排保环境走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选择。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一些新能源领域如风能、太阳能等在市场化层面上仍然有很大问题,甚至依靠国家补贴才能生存。而核能、水电等又受到社会信任危机等多方面的掣肘,中国主要的能源使用仍然是以煤炭为核心的能源体系。 甚至一些最洁净的能源本身也可能带来新的污染或生态问题。比如部分依赖生物为原料的种植性能源,会遭遇新的尴尬:在中国粮食生产还总有人高呼危机的时候,抢用粮食来做能源太奢侈了。甚至一些新能源的开发和现有的产品不匹配,要实用洁净能源就需要新的发动机或新的装备,缺乏可操作性。 当然最影响生物能源发展的是性价比的问题。与发展油气相比,我们在生物能源的技术上与世界同步,也不像油气那样不得不赖进口,看上去比油气更能保证中国能源安全;一些生物能源直接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烧秸秆陋习,减少PM2.5排放同时转换成能源;但其投入产出比仍然不合算,产能有限也限制了其目前的空间。 一句话,许多新技术和新能源看上去很美,但要产业化和改变中国能源现状却仍然需要上好市场课,这不单是生物能源的问题,也几乎是所有替代能源必须上的课。在中国能源我们必须要改革,但趟水过河,稳比快更靠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