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从发生到发现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也就是经历所谓的早期、中期、晚期几个阶段。肿瘤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在患者五年生存率上有巨大的差别。早期发现后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0%左右,而到了晚期后,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通常只有15%左右。目前,比较常用的PET-CT技术及其他影像学手段仅能发现和诊断中晚期肿瘤,无法对早期肿瘤准确识别,因此癌症早筛需要能够识别更小肿瘤组织的技术,“肿瘤捕手”技术则是这一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
目前,市场已经有一些同类的技术在研发中。“纳米技术可以做到磁珠更小、灵敏度更高。”肿瘤捕手技术发明人、中科纳泰创始人兼董事长胡志远博士对36氪表示,“而且这个材料是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合成的,在安装识别探针的密度、方向、结构方面都可以做到精准操控。”
衡量肿瘤细胞捕获精准度的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灵敏度,一个是特异性。通俗的讲,就是既能抓得准确,又不对健康人群误报。胡志远博士说,肿瘤捕手目前的灵敏度达到了92%,特异性则达到了90%。
此前,肿瘤捕手已经与很多三甲医院进行合作,包括解放军总医院、302医院、307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而且在相关临床试验当中,肿瘤捕手的技术已经可以应用于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食道癌、鼻咽癌等中国主要的高发肿瘤病种。
在对外应用方面,胡志远博士表示,主要是与体检机构合作,用于早期癌症的筛查与诊断。此外,肿瘤捕手还有一项重头工作就是研发自动化的仪器设备,让医疗机构用户可以直接使用。
肿瘤捕手也在探索人工智能识别CTC,实验室已经开展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布局,发掘更多的deep learning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CTC技术,很多关键环节都可以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更好的推动医疗科技的发展。
肿瘤捕手此前已经完成了天使轮融资,目前正在寻求A轮融资。胡志远博士表示,A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注册申请以及即将开始的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