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诊断是治疗、预后、预防的前提,主要包括临床检验、病理诊断、内窥镜诊断等。第三方医学诊断则是独立于医疗机构,为医院、体检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提供的医学诊断检测服务。
第三方医学诊断的兴起,主要源于一些医疗机构无法或不愿提供部分或全部诊断项目,因而出现了一批规模化、市场化运作的独立医学实验室,以满足医学诊断服务需求。
在发达地区,如北美、日本、欧洲等,第三方医学诊断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且获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90年代中期的美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占临床检验比重达到35%,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由于医疗制度等限制,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起步稍晚,整体市场规模不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不足20亿元,仅占医学诊断总收入的1%-2%。
不仅仅是规模小,第三方医学诊断可检验项目也不多,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同时,第三方医学诊断机构分布不均衡,与人口聚集密度不成正比。另外,部分地区医学诊断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发明专利的数量高于实用新型。
尽管第三方医学诊断目前发展状况不佳,但长期来看,行业有着良好前景。一方面,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剧,医疗服务需求与日俱增,第三方医学诊断发展有着充沛的需求支撑;另一方面,医疗改革持续推进,为第三方医学诊断发展扫清障碍。
事实上,第三方医学诊断有利于缓解患者排队就医难的问题,还能间接促进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一些无法进行医学检测的小型医疗机构,提高了对病症的诊断精准度。
综上所述,第三方医学诊断有着其必要性及重要性,既减轻了医院检验设备建设负担,也提高了检验专业度,未来发展前景可期。据上述报告预计,到2020年,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3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