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植慧科技已向深圳抛出若干个“见面礼”:成立世界首个植物干细胞银行、植慧深圳干细胞研究院和深圳创新药物研究院,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强生、修身堂、以岭药业等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和商业组织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及备忘录。
植物干细胞领域的突破者
植慧科技公司位于南山软件产业园,背后依托的是植物智能集团公司,该公司拥有全球唯一的植物智能系列平台的全部专利,并拥有由20余个植物品种组成的植物干细胞库。
2000年,植慧科技的核心研究团队就开始针对植物组织培养进行研究,并于2004年实现突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分离并培养未分化活体植物干细胞。随后,团队在其成果突破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成体系的知识产权保护,使该项突破成为可全面推广和商业化应用的国际唯一的平台性专利技术。
“我们的研发团队由二十余位研究员组成,涵盖原料开发、工程开发、分子遗传、化合物分析、效能分析、生产、质量管控、信息安保、研究支援等板块。” 植慧科技董事长张金棠先生介绍。
截止目前,该公司的技术成果,除了刊登于国际领先学术期刊的十多篇论文,还获得了涵盖物质专利、制法专利、应用专利的60项国际专利注册及27项专利申请,公司还完成了植物智能系列平台所需各个环节的技术开发。
谈起公司的技术实力,张金堂展现了十足的自信。他介绍目前公司对于野山人参、紫杉、银杏等品种的干细胞已经实现了吨级量产和商业化;相关研究人员及研究辅助人员约60余人,基于世界首次实现大量生产的稀有人参皂苷成分,已经开发出了食品等多品类的消费者产品,并已经在市场上通过口碑推广销售多年,其效能均得到消费者和商业客户的认可,不仅安全且具有出色的效能,市场空间巨大。
“相关抗癌、抗艾滋病、肝损伤保护、心脑血管、糖尿病、前列腺疾病等相关药物开发项目也已经展开。”张金堂说。
世界首个植物干细胞银行
植物干细胞天然存在于各个植物体内,而且是植物可以不断生长发育并战胜各类恶劣环境得以生存的根本原因。
与动物干细胞不同,植物终其一生均含有从未分化的植物干细胞,因此植物可以生存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以上,且不断生长,并每年定期开花结果。
为了更好的保存世界物种的多样性,世界已经有机构建立起了 “种子银行”,目的是保存植物的 “下一代”。
“植物干细胞银行”可以将最为传奇的植物个体本身未分化干细胞原样地进行保存,保存对象细化到生物个体(如“野山参中的彭祖,红豆杉中的爱因斯坦”等)。
“由于很多植物个体已经生活了数千年,如果把它们的干细胞分离出来加以保存,那么就可以真正实现‘神农氏/李时珍、我们、我们的子孙后代,上下五千年,共用一棵树、一株草’,对于濒危的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大影响。”张金堂用通俗的语言介绍植物干细胞成立的意义。
为此,植慧科技落户深圳之后,便发起成立世界首个植物干细胞银行,系统地收集和保存“中国传奇植物个体”的植物资源。
基于“植物智能保护平台”,原样保存最优秀植物个体的核心单元,搭建濒危植物活体干细胞库,永久保存植物体全部遗传信息,并展开研发及产业化,让各种最卓越的植物智能,可以不受时空局限,成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成立深圳创新药物研究院
植物学研发通常具有周期长、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从事植物学研究,与其他生物学科相比,要更加‘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张金堂颇有感触的说。
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平台型公司,智慧科技落户深圳,希望更好的对接深圳的科研和产业化资源。在植物学大会上,植慧科技与深创生物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创新药物研究院”。
两者强强联合,全面搭建“植物智能部署平台”,在保护、解密、增强三大平台的基础上,将众多“卡在实验室”的天然有效成分进行标准化量产,提供便捷实用的产品配方和使用方式,让昂贵且稀有的有效成分“飞入寻常百姓家”。
未来,植慧科技还将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科幻色彩’的全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结合系统的临床验证和服务体系,将植物智能全面部署到制药、食品、美容品等各个行业之中,从根本上解决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与快速枯竭的植物资源之间的矛盾,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用上基于中国中医药植物资源的“植物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