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
资深老牌的TCL入行医疗非两三天,早在2012年就合资成立TCL医疗,于今已成为国际有影响力的医疗影像设备供应商及医疗诊断合作商,为市场提供系列化的医疗影像诊断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X 射线设备、数字胃肠设备、超声设备、DSA、RIS/PACS、可视化解决方案等,业务范围覆盖中国大陆地区、东南亚地区及北美地区。
宜华健康
报道,宜华健康自2014年起开始剥离地产业务,由原房地产业务转向医疗养老行业。目前主营业务包括医院投资和管理、医疗后勤服务、医疗专业工程、医疗器械研发和制造、互联网医疗、中高端养老服务和护理等业务。实际上,宜华健康已经置换出所有地产业务,接连收购器械企业和医疗机构,彻底转型大健康。
运盛医疗
面对退市风险的运盛医疗,接连出现负面报道。但其在医疗领域的试水有目共睹,公司已战略性地覆盖医疗健康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从医疗信息化、医疗器械到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多维度覆盖,其可穿戴设备领域主要以心脏器械为主。
华业资本
作为地产转型企业,华业资本自去年8月收购捷尔医疗后,已初步实现医疗健康产业转型目标。据报道,收购捷尔医疗后,公司业务将围绕医疗和供应链金融分别进行,传统房地产板块将不再新开发项目,而以消耗存量为主,医疗和金融将成为华业资本的两大新支柱。
鸿海科技
据《中国医药报》报道,鸿海科技集团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宣布,决定将富士康正在推进的部分系统医疗器械项目放到绍兴。据悉,富士康一期医疗器械项目已经完成临床试验,即将进入最后的行政审批,计划于今年10月份投产。预计该项目2018年产值将达近3亿元,2020年产值将达18亿元。
其他
细数海信医疗的设备产品,相信广大医生不会陌生。海信医疗有四大产业支柱,医用显示屏、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移动护理系统及系统解决方案等。还有光电显示领域的上市巨头京东方,在无创血压、血糖等监测医用及家用设备领域捷报频传,发展势头迅猛;合肥美亚光电,同样由大米色选机等主导产品逐渐拓展品类,在医疗领域涉足X射线检测技术及医疗用的CT设备。
所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跨界发展,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所有财大气粗的企业或被迫转型企业的最明智选择。在医疗器械领域,随着大众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激增,及行业政策利好,热钱也相继涌入该黄金地带。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曾表示,近五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为15%左右。截止2016年11月,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343家;全国共有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35725家。而进出口方面,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进口额为184.0亿美元,同比增长6.28%,出口额为205.0亿美元,同比下降3.14%。资本的投入也让医疗器械发展更上一层。 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生产企业挂牌上市公司45家。国内医疗器械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除了市场需求和政策鼓舞,技术进步也是医疗器械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医疗器械本身属于多学科交叉的的复杂机械及智能电子产业,所以企业跨界融合也是必然趋势,结合互联网力量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行业未来宏伟发展,医疗器械的前景将越发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