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中国首个医学领域指数型指标《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荣登年度心血管领域十大影响力事件
来源:门诊新视野   发布者:ailsa   日期:2018-01-17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是全国首发的医学领域指数型指标,同时也是全球首个国家层面发布的反应全国及省级的心血管健康指数。火石创造作为本次CV index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全力支撑了项目的进行,为项目提供了大数据平台与指数可视化展示,并承担了整个商业化指标数据的采集任务。

2018年1月2日至1月12日,由《门诊》杂志发起的“2017中国心血管领域十大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圆满结束。在为期10天的评选活动过程中,总计67,411人参与本次投票,阅读点击数高达94,657次。

年度心血管领域十大影响力事件评选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总结和回顾我们过去一年所做的艰苦探索及所取得的成就。心血管领域是一个充满朝气和创新力的领域,每天都有值得我们铭记的事件发生,或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或为学科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或“改变了临床实践”,或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在国际上争得声誉。也许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鲜花、掌声、闪光灯,是“首次”、“第一”、“世界前列”,是某文件数据的正式发布、某仪式的举行;无论评选结果如何,这一刻,无不凝聚了专家学者们的心血、汗水乃至泪水。

“2017中国心血管领域十大影响力事件”评选结果

1 中国首个医学领域指数型指标:《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正式发布

2017年5月26日,《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正式发布,全面地勾勒出我国心血管健康防控的版图,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合作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综合评价处等8家机构共同参与完成的。该指数以五大维度、52个细分指标构成综合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全国及地区人群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能够了解心血管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评价心血管病防治水平,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非常综合的指标体系。 这是全国首发的医学领域指数型指标,同时也是全球首个国家层面发布的反应全国及省级的心血管健康指数。

美国心律学会2017年“主席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张澍教授

在2017年5月10日~13日举行的美国心律学会(HRS)年会上,HRS主席将本年度的“杰出贡献奖”授予了来自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为表彰张澍教授多年以来的学术贡献,也是对张澍教授在我国心律学领域、亚太心律学领域和国际交流中的巨大贡献进行充分肯定。该奖由HRS主席提名,颁给国际上在心律领域学术中取得突出贡献的心律专家。这也是北美心律学会首次为中国学者颁发主席杰出贡献奖。

唐熠达CREATIVE研究公布,40年来中国原创研究首登SCAI论坛

2017年5月11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2017年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科学年会(SCAI 2017)上,最新试验结果公布论坛(late breaking trials)精选4项临床研究吸引了全球介入医师的目光。其中唯一来自美国本土外的研究大放异彩,中国学者唐熠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代表研究小组公布了CREATIVE研究18个月的随访结果。这也是SCAI四十年来,中国原创研究首次登上Latest Breaking Trials的舞台。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患者,强化抗血小板策略(加倍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西洛他唑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并改善血小板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出血的发生风险。

曾春雨团队在Circulation发表文章:心肌细胞可再生


2017年6月23日,曾春雨团队心肌再生课题组王伟副教授等人历时6年多的研究成果,在Circulation发表,影响因子19.3。成年心肌细胞是不能再生的细胞?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内科曾春雨团队用实验颠覆了经典病理学结论,该研究直观地显示了缺血性损伤后的成年心肌细胞不但具备再生能力,而且通过调控后其子代细胞还具备收缩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在特殊条件下成年心肌细胞增殖比率可达7.0%。

开创心衰治疗新纪元:全球首个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中国上市

2017年7月26日,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创新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经CFDA批准在中国上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全新机制,是近20年来心衰药物治疗领域探索的突破性创新。2014年发表的 PARADIGM-HF研究证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能有效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再住院率。业内临床评价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为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衰患者迈出了重要一步。新版欧美心衰治疗指南已将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进行Ⅰ级推荐。

韩雅玲院士团队两项原创研究分别被ESC新版DAPT和STEMI指南引用

2017的ESC最新指南更新,采纳了韩雅玲院士所在团队的两项最新临床研究。一项是2015年发表于JAMA的BRIGHT研究,领域内称之为“个体化抗栓治疗探索的典范”,该临床研究论著被ESC新版的STEMI指南引用。另外,ESC新版DAPT指南按时间轴列出了自1996年以来38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DAPT研究,将韩雅玲院士团队2016年发表在Circulation介入分册的“I LOVE IT2”研究也列入其中,曾被JACC介入分册前任主编称为“中国临床研究从模仿走向创新”的范例。ESC新版DAPT指南将稳定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6个月DAPT作为(Ⅰ,A)类推荐,正是基于“I LOVE IT2”等8项CRT的结果。

国际上第一个无射线导管室在青岛正式启用,绿色电生理中国实践走在世界前列

2017年9月29日,国际上第一个无射线导管室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正式启用,三例房颤及一例室上速患者的完全零射线介入手术全部成功。这是绿色电生理中国实践的标志性事件。从2013年开始,以北京安贞医院喻荣辉教授为代表的部分中青年专家开始探索和推广绿色电生理技术,他们在治疗中实现了90%以上患者无射线射频消融治疗。喻荣辉教授是国际上最早实现全系列心律失常完全零射线射频消融手术的术者之一,是T3D绿色电生理技术的首创者;同济医院则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零辐射起搏器植入的医院之一。

8  中国心脏学会成立,中国心血管领域学术机构格局出现新变化

2017年10月12日,中国心脏学会(China Heart Society,简称CHS)在北京成立,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心脏学会章程,并对学会的领导机构进行了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中国心脏学会的定位是一个综合型的心血管学术平台,主要致力于全国心血管医师医疗水平的推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具体方向上会把对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和医疗质量改进作为工作重点。该学会的处理不仅使长城会与心脏学会形成互为依存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局面,同时也使中国心血管领域学术机构格局出现了新变化。

《永久希氏束起搏国际专家共识》发布,黄伟剑教授作为唯一中国专家参与制定

2017年10月28日,《永久希氏束起搏国际专家共识》发表在Heart Rhythm杂志上。永久希氏束起搏经过10多年的探索,目前公认是最符合生理性的起搏方式,但在已发表的临床研究中HBP的定义、夺获阈值等概念的异质性影响了临床医生对该技术的认识和掌握。该篇共识是永久希氏束起搏国际协作工作组的合力之作,撰写人云集了国际上这方面的十位顶级专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中心的黄伟剑教授从2012年起带领国内专家开展了该技术,目前研究深度和广度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也作为唯一的中国专家参与了共识的制定。

10 中国第一个医学三级学科博物馆——中国心血管医学博物馆开馆

2017年12月27日,我国第一个医学三级学科博物馆——中国心血管医学博物馆在姑苏会平江馆正式开馆。中国心血管医学博物馆的建立是对中国心血管百年诊疗历程的见证,也是对中国心血管先驱们智慧的浓缩。中国心血管病学发展已有百年,在行业先驱的带领下,中国心血管诊疗水平稳步提升。回顾过去,心血管先驱的四大精神使吾辈受用终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