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已经举办了12期培训班,大约4000人参加了培训。这些人有的是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有的是有生物学背景的学生。”沈亦平试图把美国的遗传咨询培训课程和标准带到中国,他说,“国内需要遗传咨询师,我们等不及高校建学科和立法,就走了捷径,集中培训已经有经验的工作人员。”
沈亦平认为,一旦国家认可了遗传咨询师,供不应求的情况会更严重。“已经有很多公司跟我要人,也送人来培训。实际工作中,已经有人有需求了。”他说,遗传咨询师的功能很多,毕竟跟病人以及跟医生的交流都需要通过咨询师。
合法合规是挑战
除了人才,中国基因检测的未来发展还离不开另外几个关键因素——更低的成本,明确且稳定的行业标准,以及国家立法层面的合法化。
黄荷凤认为,准确、快速和更低的价格,是国内基因检测和咨询服务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的成本已经从几千万的天价下降到了几千元。但费用还可以在技术的更新中进一步降低,让更多人都能承担得起。
贺林表示,随着基因测序公司的不断出现,目前国内基因测序市场基本饱和。规范化则成了当务之急。与此同时,针对检测结果的专业的遗传咨询缺口还很大,合法化是一大挑战。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贺林已经就遗传咨询的合法化问题提了几次提案,今年他说还会继续呼吁。
除了遗传咨询岗位的合法化,如何立法保护伴随着基因检测结果而出现的隐私问题及因遗传病而可能受到的歧视等伦理问题,也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在沈亦平看来,严格的培训和资质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在美国通过遗传咨询师的考试非常难,从培训班毕业的考试就很难,再去考国家的执照也很难,每年还要接受继续教育,每10年重新考一次执照。不仅对遗传咨询师本人的要求很高,而且还会跟进确保,你拿了执照后确实在做这个工作。”他希望,在未来的3~5年内,国内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体系,建成标准化的技术流程和相对完善的数据库。